中小学营养餐为何沦为权力“唐僧肉”
四川乐山一所小学的食堂里,11名员工四年间如同蚂蚁搬家,将价值40万元的优质肉制品源源不断地偷运出校门,最后法院追回的赃物中,竟包括77斤尚未被吃掉的排骨。
近日,四川乐山峨边彝族自治县人民法院对一起校园食堂职务侵占案作出判决,11名食堂员工因在四年间持续侵占学校优质肉制品被判处有期徒刑。
这起案件涉案金额高达40万元,被侵占的肉制品包括牛肉、排骨、鸡腿等学生营养餐的重要组成部分。
案件背后揭露的是全国多地频频发生的中小学校园食堂贪腐现象。从河南到黑龙江,从四川到吉林,本应滋养学生成长校园餐,却在某些地方成了利益链上的“肥肉”,被各方蚕食。
四川乐山的案件并非孤立事件,近年来,全国各地中小学校园食堂贪腐案件频发,涉及金额巨大,作案手段多样。
2022年10月至2024年12月,全国查处“校园餐”相关案件3.8万件,处分2.3万人。被查者从食堂采购员、校长到教育局长,甚至县委书记,一只只黑手伸向学生餐盘。校园餐饮,这块本应最洁净的领域,已成为腐败重灾区。
校园餐饮腐败已成系统性病灶。2024年国家监委专项调查首次全面摸清全国中小学食堂及供餐情况,仅山西省纪检监察机关就查处贪占学生餐费、插手招标采购、收受回扣等问题1827件,处分1994人。
时间跨度令人震惊,吉林长春汽车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七小学的回扣腐败持续9年,从2008年开始,每份8元的餐费中被克扣1毛钱,2014年餐费涨至12元后,回扣同步涨至3毛钱。九年如一日,70余万元本应滋养学生的经费流入了私人腰包。
地域分布上无净土。湖南临湘市法院近期审理一起侵吞学生伙食费案,总务处副主任胡某和采购员方某通过虚增食材单价、数量等方式,共同贪污约350万元。在贵州贵阳,实验小学校长钟海燕帮助无资质的姐姐承接校园餐项目,收受好处费204万元。
腐败网络层级惊人,广西平果市两任市委书记收受贿赂,纵容企业垄断当地“校园餐”配送长达12年。从基层采购员到地方一把手,校园餐饮腐败已形成完整的利益链。
账目魔术是基础手法。河南汤阴案件中,餐费收入、食材采购、食堂盈余“三本账”对不上;资金流向涉及7个私人账户,监管形同虚设。这种混乱不是管理疏忽,而是精心设计的腐败通道。
价格游戏最为普遍。湖南临湘案件中,被告人通过虚增食材单价、数量,更换食材种类等方式套取资金;四川绵阳一所中学食堂经理对每个供给学生的面包收取2角钱好处费,几年积累上百万元。
回扣模式隐蔽性强。吉林长春的案例中,每份餐0.1-0.3元的回扣看似微不足道,但九年积累就达70余万元。这种**“蚂蚁搬家式”腐败**因单次金额小、频次高而极具隐蔽性。
垄断操控危害深远,广西平果市两任市委书记纵容企业垄断当地“校园餐”配送12年,形成固化利益格局。这种地方保护型腐败排除了市场竞争,为长期获利提供保障。
校园餐饮沦为腐败重灾区,九游娱乐-官网app其病灶深植于外包模式衍生的系统性漏洞。国家教育后勤协会数据显示,全国超50%中小学食堂采用外包或集中配餐模式,这本是为提升专业化服务的改革举措,却在权力与资本的合谋中异化为腐败温床。
当外包合同成为利益输送的“通行证”,食材采购、招标定价等环节便滋生出隐秘的贪腐生态链。
在山西汾西二中,校长赵孟锁将外包机制扭曲为家族牟利工具——他指定亲弟垄断食材供应,通过虚开票据、伪造清单,三年套取161万元资金,而实际采购成本仅需账面金额的15%。这种“亲属供货商+虚假报账”的组合拳,暴露出外包模式下决策权的高度集中:校长或后勤负责人掌控供应商生杀大权,招标流程形同私域游戏。河南某校更上演“竞标魔术”,多家投标企业实为同一老板操控,形成闭环式利益输送。
监管的失效则进一步催化腐败。本应制衡权力的“校长陪餐制”,在实践中沦为拍照打卡的形式主义。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一针见血:“陪餐人与配餐人常存在利益关联,无法真正护卫学生餐盘”。
而家长监督更是空中楼阁——四川绵阳某校家长委员会对食材定价无知情权,九游娱乐-官网app财务公示仅呈现“合规流水账”,食材验收环节完全缺席。当外包企业需支付高额“入场费”时,成本便转嫁至学生餐桌:某地学生餐蛋白质含量骤降至标准值的60%,劣质油、过期调味料悄然潜入后厨。
更致命的是腐败的“毛细血管化”。重庆一起案件中,食堂经理吴某连每个面包克扣0.2元,五年累积回扣超50万元;吉林某小学库管员每日截留3斤牛肉,如同蚂蚁搬家般掏空学生营养。这些“微贪腐”因单次金额小、隐蔽性强,长期游离于审计雷达之外。正如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所言:“行政主导的封闭体系,使社会监督力量被彻底排除在订餐流程之外,腐败成本远低于收益”。
当外包合同成为腐败的通行证,校园餐盘便注定沦为权力寻租的盛宴。破解困局,不仅需斩断伸向孩子饭碗的黑手,更要重塑阳光穿透铁幕的制度设计——毕竟,再精致的账本也掩盖不了学生碗中流失的蛋白质。
当校长从“育人者”变为“夺食者”,家长对学校的信任荡然无存。如网友所言:“昨天敢偷工减料,今天就敢以次充好,明天更敢以假乱真”,腐败行为践踏教育伦理底线。
“昨天敢偷工减料,今天就敢以次充好,明天更敢以假乱真”,这句在社交平台刷屏的控诉,折射出家长眼中溃堤的信任防线所未挤占伙食费的真相曝光时,公众看到的不仅是贪腐的规模,更是监管体系系统性失效的耻辱标记。教育者神圣性的崩塌,远比其他领域的腐败更具摧毁性——它碾碎的是一代人对知识殿堂的敬畏。
而腐败毒性的真正可怖,在于其如同病毒般的自我复制机制。四川内江那个垄断33所学校食材供应的商人,用金钥匙打开了校长们的贪欲之门,织就出盘根错节的利益网络。
从校长、总务主任到采购员的层级分赃链条,使基层教育生态沦为腐败培养基。当年轻教师目睹领导肆无忌惮侵吞餐费却能安然无恙,“坚守师德”的信念便在灰色现实中褪色,腐败文化就此代际传递。
湖北省在全国率先建成中小学“数字食堂”监管平台,对食材采购、制作、餐费结算、用餐等进行全流程监管。该平台已将全省587万学生消费账户和13097家供应商纳入统一监管,累计监管交易订单1402万笔。
乾县纪委监委推动县教育局探索建设“智慧餐厅”,改善支付模式,联合县农信银行在4所高中全面推行校园智慧支付体系。通过“专户监管+线上缴费”模式,实现学生支付透明、资金运转安全。
重庆市纪委监委牵头出台《重庆市中小学校园食品安全和膳食经费管理监督办法》,督促相关部门全面落实中小学食堂 “三同三公开”制度,推行膳食经费财政代管、专账核算。
当山西某校腐败案曝光后,食堂价格下降、质量提升的对比,印证了制度的力量。根治校园餐腐败,不仅需严惩“伸向学生饭碗的黑手”,更需重构“不能腐、不敢腐、不想腐”的制度生态。唯有将每一分餐费锁进制度的铁笼,才能让“营养餐”真正滋养少年,而非豢养蛀虫。
壹零社:用图文、视频记录科技互联网新鲜事、电商生活、云计算、ICT领域、消费电子,商业故事。《中国知网》每周全文收录;中国科技报刊100强;2021年微博百万粉丝俱乐部成员;2022年抖音优质科技内容创作者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网传钉钉老板凌晨12点半视察工位,(臭骂)并质问:“为什么提前下班?”网友:无招变无常,夜半索命忙
《编码物候》展览开幕 北京时代美术馆以科学艺术解读数字与生物交织的宇宙节律
苹果 iPhone 17 系列 TechWoven 手机壳曝光:橙紫绿蓝灰齐上阵
荣耀 Magic5 系列手机获 MagicOS 9.0.0.187 版本升级
1899 REDMI Note 15 Pro+首发开箱丨防水耐摔 小金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