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游app:“万千气象看四川·文旅融合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南充专场举行
南充市人民政府副市长文勇围绕“推进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 加快建设巴蜀特色文化旅游发展示范区”作介绍,南充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刘卫颖,南充市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局长蒋晓平,阆中市委副书记、市人民政府市长唐硕,四川德瑞文旅集团有限公司副董事长廖赟,四川省大木偶剧院院长唐国良答记者问。发布会由省委宣传部对外宣传处三级调研员石经纬主持。
各位媒体界的朋友们,大家上午好!非常高兴有机会与大家面对面交流。首先,衷心感谢大家长期以来对南充经济社会发展的关心关注和帮助支持!
在座诸位,很多都是老朋友、老熟人,对南充的情况是了解的、熟悉的。南充位于成渝西“西三角”腹心地带,区位特殊,交通便利,是国家规划定位的成渝地区北部中心城市和省委省政府培育的川东北省域经济副中心。近年来,南充抢抓国家战略腹地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和新时代西部大开发重要机遇,加快建成省域经济副中心,奋力谱写现代化南充建设新篇章,全面推动治南兴南各项事业取得新成效、迈上新台阶。
南充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文旅融合发展,去年以来,就把文旅产业纳入“1558”工作思路进行总体部署,把“巴蜀特色文化旅游发展示范区”作为“五区建设”之一,把“文旅兴市”作为“五市战略”的重要内容,把“文旅产业升级赋能行动”作为“八大行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不久前召开的省委十二届七次全会,明确支持南充建设国际旅游城市,这既是省委赋予南充的重大使命,也是南充面临的发展机遇。为此,南充市委七届十二次全会,专题研究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巴蜀特色文化旅游发展示范区,着力打造独具古城风韵、彰显将帅风范、蕴含丝路风情、绽放竞技风采的国际旅游城市,不折不扣推动省委决策部署在南充落地见效。这次市委全会的成果是丰富的,我用“12345”来进行简单概括:
“1”就是“一条主线”。我们明确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和旅游工作的重要论述和中省决策部署”这一条主线。坚持文化为魂、旅游为体、科技赋能、保护优先,形成贯彻落实的具体思路和举措,既全面承接中省部署,又因地制宜抓好落实,结合南充实际,努力把文旅产业培育成支柱产业、民生产业、幸福产业。
到2027年,基本建成巴蜀特色文化旅游发展示范区。到2030年,国际旅游城市魅力彰显。这“两步走”目标,符合中省精神、顺应发展趋势、契合南充实际,是一个时间上渐次推进、内涵上逐步升维、工作上有序拓展的演进过程。
一是推动文旅资源大市向文旅产业强市转变。南充外揽山水之秀丽、内得人文之繁盛,是名副其实的文旅资源大市,拥有阆中古城、朱德故里2个国家5A级景区和3个天府旅游名县。我们将坚持以用好资源为依托,全力打通“资源—产业—效益”转化链条,加速把文旅资源优势转变为产业发展优势。
二是推动传统文旅业态向综合文旅业态转变。着眼以人间文旅、人情文旅、人性文旅为主需求的情绪价值追求变化,提升“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推动传统业态与现代生活融合,加快培育更具丰富情感体验和心灵触动的文旅业态。
三是推动单一调节手段向多元调节手段转变。充分发挥市场主导作用,树牢市场化思维、遵循市场需求;持续加大政府引导力度,以行政杠杆撬动更多市场力量,加快构建多方联动、协同发力的良好格局。
一是做优“世界古城·春节原乡”品牌。阆中古城有2300多年的历史,是中国保存最完好的四大古城之一;巴郡阆中人落下闳制定《太初历》,让春节有了“中国时间”,阆中因此成为春节文化的源头,被称为“中国春节文化之乡”。为此,我们提出做优“世界古城·春节原乡”品牌,强化古城系统性保护,打造具有全球吸引力的古城文旅精品线路和春节文化体验地,让中国春节文化引领全球风尚。
二是做强“将帅故里·红色南充”品牌。南充是川陕革命根据地重要组成部分,走出了开国元勋朱德、民主革命家张澜、共和国大将罗瑞卿等革命先辈。为此,我们提出做强“将帅故里·红色南充”品牌,打造川陕革命根据地红色旅游核心区,让红色基因和革命精神在巴蜀大地代代相传。
三是做实“中国绸都·丝绸源点”品牌。南充是南方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货源地,被授予“中国绸都”“丝绸源点”称号;六合丝厂是全世界存续时间最长的丝绸企业,被誉为中国丝绸工业“活化石”。为此,我们提出做实“中国绸都·丝绸源点”品牌,实施丝绸文化探源工程,打造丝纺服装产业集群,让千年绸都在新时代新丝路焕发勃勃生机。
四是做响“赛事名城·垂钓天堂”品牌。南充现已形成覆盖一年四季、吸引不同人群的赛事品牌,特别是升钟湖国际钓鱼大赛,成为全国精品体育赛事、三大休闲体育赛事之一。为此,我们提出做响“赛事名城·垂钓天堂”品牌,积极培育赛事运营、体育装备等赛事经济,让南充成为户外休闲的好去处、观赛过节的目的地。
一是坚持以品牌塑造为核心。立足历史文脉和地域特色,依托优质资源和市场需求,精心打造具有国际范、中国味、巴蜀韵的文旅品牌矩阵,不断提升南充文旅辨识度和吸引力。
二是坚持以项目建设为抓手。紧扣打造文化传承创新承载地、嘉陵江主题文旅风景道等,谋划实施一批引领性、标志性、创新性文旅项目,切实筑牢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项目支撑。
三是坚持以业态升级为牵引。顺应“文旅+百业”“百业+文旅”趋势,加快发展工业旅游、乡村旅游、生态康养、演艺经济、文博会展、数字文旅、低空旅游等新业态,更好释放文旅跨界融合的催化集成功能。
四是坚持以主体培育为突破。做强做优国有文旅企业,加快引育头部文旅企业,引导推动中小企业专业化、特色化发展,充分激发各类文旅主体积极性、创造性。
五是坚持以改革创新为驱动。进一步深化文化事业单位和国有景区经营管理体制机制改革,优化资源要素配置,不断推动文旅产业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
各位朋友、同志们,当前,南充全市上下正以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给我市嘉陵区之江小学学生的重要回信精神为契机,坚定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和省委规划的路径,以前所未有的姿态和决心,全力推进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巴蜀特色文化旅游发展示范区,为早日建成国际旅游城市而不懈努力!也借此机会向在座各位记者朋友发出盛情邀请,欢迎大家去南充走一走、看一看,去南充观光旅游,去实地体验。我和我的团队在南充恭候你们。谢谢大家。
我们知道南充的文旅资源非常丰富,请问围绕“建设国际旅游城市”决策部署,南充具体有哪些方面举措?
感谢这位记者的提问,这个问题由我来回答。建设国际旅游城市,是省委赋予南充的重大使命,南充上下欢欣鼓舞,这也是文旅兴市的重大机遇。我们将以品牌塑造为核心、以项目建设为抓手、以业态优化为牵引、以主体培育为突破、以改革创新为驱动,全力打造国际旅游城市。
我们将立足“世界古城·春节原乡”,打造独具古城风韵的国际旅游城市。阆中古城是中国保存最完好的四大古城之一。西汉阆中人落下闳创制《太初历》,首次恒定春节,阆中是全国唯一“春节文化之乡”。去年春节成功申遗,阆中更加全球瞩目。我们将加强古城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提升,守护好古城文脉、魂脉、根脉。建设春节文化展示中心,办好春节文化博览会。融入蜀道三国文化主题文旅风景道,打造大蜀道核心节点。推进嘉陵江山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提升春节原乡品质。我们向全世界诚邀:春节发源地,阆中天下稀,我们在南充阆中等您。
我们将立足“将帅故里·红色南充”,打造彰显将帅风范的国际旅游城市。朱德元帅、张澜先生、罗瑞卿大将和为人民服务的光辉典范张思德同志从这里走出,5万多人参加红军,4万多人血洒疆场。为赓续红色血脉,我们将办好朱德诞辰140周年纪念活动,提升朱德故里、张澜故里等纪念馆展陈水平。支持仪陇建设全国红色旅游融合发展区,张思德干部学院建设全国宗旨教育基地。实施嘉陵江红色文化主题文旅风景道等项目,打造川陕革命根据地红色旅游核心区。我们向全世界展示:将帅故里初心如磐,红色南充奋楫笃行。
我们将立足“中国绸都·丝绸源点”,打造蕴含丝路风情的国际旅游城市。南充有3000多年的缫丝织绸史,是中国西部唯一的中国绸都。我们将厚植丝绸文化底蕴,加快建设六合丝绸博览园,办好四川丝绸博览会,再现千年绸都繁华盛景。深化与“一带一路”沿线城市合作,加强丝绸文化交流,扩大丝绸贸易,打造世界丝绸文明发源地、文化朝圣地、文旅目的地。我们向全世界呈现:天上取样人间织,满城皆闻机杼声。
我们将立足“赛事名城·垂钓天堂”,打造绽放竞技风采的国际旅游城市。升钟湖国际钓鱼大赛已成为全国三大休闲体育赛事之一,享誉全球。我们将持续办好升钟湖国际钓鱼大赛、全国钓鱼公开赛、钓鱼嘉年华等赛事,打造国内最美垂钓天堂。积极承办中国竞速小轮车锦标赛、皮划艇巡回赛等品牌赛事,建设国省级水上运动训练基地,构建体育赛事产业链。我们向全世界相约:赴一场垂钓之旅,享一世运动人生。
我们还将持续推动文化出海、旅游入境、服务提质、传播出圈,开展国际木偶艺术周、嘉陵江马拉松等国际性活动,致力把南充打造成为周边高频、全国优选、国际知名的文旅目的地。我们诚邀海内外朋友走进南充、品读南充——这里,有你不容错过的世界情、中国风、巴蜀韵、南充味。谢谢!
省委十二届七次全会赋予南充建设国际旅游城市重大使命。我了解到,南充市委提出要建设巴蜀特色文化旅游发展示范区,我想请问,南充将如何做好文旅品牌的宣传推广?
谢谢您的关注和提问,下面由我来回答这个问题。建设国际旅游城市是省委赋予南充的重大使命、建设巴蜀特色文化旅游发展示范区是贯彻落实省委决策部署的南充行动,二者是一以贯之、一脉相承的。我们将锚定“一城一区”战略定位,持续加强品牌打造和宣传推广,主要考虑从三个方面发力。
一方面,聚焦品牌塑造,讲好“城市出圈”的南充故事。品牌就是竞争力、就是影响力。南充市的IP不单一、不唯一,我们立足独特禀赋“量体裁衣”,提出塑造4大文旅核心品牌。我们将深挖“世界古城·春节原乡”的品牌内涵,讲好西汉天文学家落下闳恒定春节的故事、阆中古城历经风雨绵延2300年的故事,南充传承弘扬春节文化助力春节申遗的故事;我们将深挖“将帅故里·红色南充”的品牌内涵,讲好朱德元帅戎马一生、红星高照的故事,张澜先生教育兴川、实业救国的故事,罗瑞卿大将热血不灭、忠诚为国的故事;我们将深挖“中国绸都·丝绸源点”的品牌内涵,讲好巴子国时期南充盛产蚕桑的故事,唐朝时期果州之绫重于长安、输往海外的故事,上个世纪90年代六合丝厂产值破亿、员工破万、亚洲最大的故事,新时代以来丝绸产业焕发新生的故事;我们将深挖“赛事名城·垂钓天堂”的品牌内涵,讲好南部升钟湖国际钓鱼大赛连续举办13届的故事,中国竞速小轮车锦标赛连续8届落户我们营山的故事,嘉陵江畔龙舟赛、马拉松赛竞相绽放的故事,推动我们的城市形象破圈传播。
二方面,着眼文脉赓续,夯实“文化出海”的实践根基。文化出海,既是沉淀于厚重历史的文化自信,也是立足于现实守正创新的时代表达。南充历史悠久、文脉厚重,素有“巴蜀人文胜地”的美誉。我们将守护文化根脉,以加强城市文化软实力建设为抓手,保护城市独特的历史文脉、人文地理、自然景观,让城市留下记忆、记住乡愁。我们将打造文化名品,推动马王皮影、川北大木偶、川北灯戏等融入文艺创作、文创产品,丰富非遗创作基地、非遗工坊等传承发展的新场景,让传统非遗回到群众身边、走上世界舞台、绽放时代光彩。我们将创新文化业态,依托高校、传媒公司、文化企业等多元主体,重点发展以微短剧为代表的文化新业态,培育一批优质团队、推出一批爆款的单品,以业态创新推动产业升级,不断赓续和激活文化的生命力。
三方面,坚持为我所用,汇聚“传播出新”的磅礴力量。文化赓续是基础、品牌建设是内容、传播出新是手段。我们将全链协同各方媒体。近期,我们在城市品牌营销领域酝酿已久的动作终于尘埃落定——南充市城市形象宣传中心成立。我们将坚持以中心为主体,对上协调中省媒体,对内协调市县媒体,对外合作海外媒体,同时联动新兴媒体,打造宣传推广共同体。我们将全面统筹各方人力。统筹用好知名宣传人、南充籍名人、网络达人、以及在南留学的学生们等国际友人的力量,培育孵化“南充文旅推介官”,深入开展主题策划、专场推介、创意传播等活动。我们将全域联动各方资源。坚持以文为媒、以商为媒、以活动为媒,积极办好南充国际木偶艺术周等活动,用好国际传播基地、电商直播基地等平台,深化与美国托莱多市、法国梅济耶尔市等友好城市的合作交流,借势借力开展宣传推广,让南充文旅在不同时段形成关注的峰值,形成“一波接一波”的传播势能!再次感谢您的关注。谢谢。
2023年阆中就已经启动了嘉陵江山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创建工作,目前取得了哪些成效?接下来,为实现建设好世界古城旅游目的地,阆中还将在哪些方面发力?
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这个问题我来回答。阆中有穿越千年的历史,2300年来命名沿袭至今从未改变。阆中有留存千年的美景,现存“唐宋格局、明清风貌”的古城近两平方公里,百条街巷布若棋局,千座院落古风古韵。阆中有传承千年的味道,王皮影、亮花鞋等传统民俗彰显风味;科举文化、春节文化等传统文化彰显韵味;牛肉抹黑卖、醋当饮料卖、凉面热着卖、蒸馍盖章卖等饮食“四大怪”彰显滋味。因此,阆中被评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连续7年上榜全国县域旅游综合实力百强县。
“嘉陵江山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建设”是阆中大力推进的重点工作。创成省级度假区后,我们坚持以“国家级”的标准推动度假区提档升级:一是山水风貌更美丽,改善提升沿江生态景观、文保单位、乡村景点,构建起山水相依、景城互补的新格局。二是体验场景更多元,开发二十四节气宴等特色宴席,打造低空旅游等体验项目,推出《阆苑传奇》等沉浸式演艺,不断满足“吃住行游购娱”的需求。三是服务水平更优质,建成通航阆中古城机场,引入高端酒店,配套游客驿站,开发“阆苑旅游”APP,让游玩更便捷、更舒心。我们有信心推动嘉陵江山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今年通过国检。
“建设世界古城旅游目的地”是阆中坚持不懈的奋斗目标。接下来,我们将做好三方面工作。
一是做优“世界古城、春节原乡”旅游品牌。讲好春节人文故事,梳理人文历史、民俗传说,打造展示中心,让春节故事更加丰满、更有韵味。建好春节品牌矩阵,引导“门神画”“巴渝舞”等非遗技艺融入“春节IP”。做好春节宣传推广,推动阆中春节习俗申报国家级非遗,发布“春节元素”产品线路,不断提升阆中春节文化之乡的知晓度和美誉度。
二是丰富“全域全链、多元多彩”旅游业态。打造文化保护传承地,提升“非遗”博物馆、展示点,推动“非遗”进景区、进校园。打造休闲娱乐集聚区,举办“一季一品”系列活动,创新“跟着演出看阆中、跟着赛事游阆中、跟着美食品阆中”旅游模式。打造文旅消费新场景,发展“低空、银发、研学”新业态,建设多功能综合消费商圈。
三是优化“便捷畅达、舒心暖心”旅游服务。推动智慧旅游,迭代升级“阆苑旅游”APP,实现一码游、一码知、一码评。树立形象口碑,实行首单不罚、免费泊车等举措,用“好口碑”赢得“回头客”。推出优惠政策,出台机票优惠、门票减免等政策,形成“活动聚客、政策引客、环境留客”的良好氛围。
当前,阆中正着力推动文旅深度融合,诚邀各位朋友多来阆中游山、游水、游古城,品文、品味、品生活!谢谢。
仪陇县作为将帅故里,红色旅游资源非常丰富,在爱国主义教育、研学实践教育等领域有许多国字号品牌,在发展红色研学旅游方面具有较大优势。请问,围绕省委提出的“红色旅游融合发展区”,仪陇在做强红色研学旅游产业方面有哪些思考和具体举措?
仪陇是开国元勋朱德总司令和为人民服务光辉典范张思德同志的故乡,也是川陕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先后创建了“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等国字号品牌,并且获评全国首批“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近年来,我们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的系列重要论述、指示批示精神,打造了“追寻红色记忆”等精品线余场,接待研学人员超30万人次。当前,全县上下正全力贯彻落实省委十二届七次全会赋予仪陇建设红色旅游融合发展区的重要任务。作为县属文旅企业,我们将积极融入建设,建强红色研学品牌,从三个方面推进研学旅游产业发展:
一是深挖红色资源,分层开发研学课题。协同朱德故居管理局、四川张思德干部学院等单位,每年推出朱德崇高品德和风范、张思德精神方面研究课题5个以上,形成有价值的研究文章10篇以上,实现红色文化和思政教育、旅游研学融合。筛选朱德总司令、张思德同志的诗词课文影视等精品,开展经典课文重读、红色家书重学、革命歌曲重唱等“六个一”特色研学活动,创新红色课堂,赓续年轻一代精神血脉。
二是建优综合营地,分类拓展实践内容。在多样课程、多元体验、多维实践上发力,抓实“研”与“学”、“思”与“行”的深度融合。每年精心策划“重走元帅路”等活动5场以上,开发红色传承、非遗体验等课程30余门,打造AI+“红色文化”课程10余门。以朱德故里为核心,设计“1+1+N”模式(1个红色主题+1项实践技能+N种文化体验),开发“沉浸式全息电影馆”“VR体验馆”等互动项目,构建“红色教育+生态体验+劳动实践”三维研学矩阵,拓展“红色+”研学场景,推出农耕季、美食季、展演季等项目,丰富研学实践内容。
三是创新融合业态,分项延伸产业链条。坚持红色为底色,打破边界、链接资源、释放动能,实现跨域驱动、产业带动、营销联动。创新“红+绿”生态、“红+古”非遗、“红+农”乡村等举措,深挖非遗剪纸、客家文化、传统村落等资源,开发“红色手作”培训课,增设“亻厓说客家话”体验课;创新“红色资源+研学场景+多元业态”模式,建设研学农业区、配套特色街区和农家民宿设施,带动业态发展。强化周边合作,推出“伟人故里研学线路”、设计“红色+古蜀文化”研学产品,打造“德乡九大碗”“客家剪纸”等特色文创IP,促成“红色研学走廊”共建。
各位记者朋友,仪陇的底色是红色的,但她的未来却是多彩的。我们将坚持守正创新、务实笃行,打造区域内红色研学旅行的标杆品牌,为加快建设“红色旅游融合发展区”添薪助力。热切期盼大家到仪陇实地探访、指导工作。谢谢。
近年来,在深化国有文艺院团改革的大背景下,南充以川北大木偶为代表市属国有文艺院团取得了哪些突出的成绩?又将如何助力南充国际旅游城市的建设?
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这个问题由我来回答。南充市在推进国际旅游城市建设中,充分发挥非遗文化资源优势,以川北大木偶等特色文化为引领,创新打造“非遗活化+国际传播”模式,依托四大国有院团开展精品创作和国内外展演,推动巴蜀文化走向世界。先后出台《传统地方戏剧保护条例》等政策文件,实施创作扶持、市场化改革等举措,创新建立“学校+院团”艺教融合机制,构建从基础教育到专业传承的发展体系,实现非遗活态传承和院团高质量发展。
一是在川北大木偶非遗传承方面,2018年,南充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木偶联会授予“亚太国际木偶演展基地”和“亚洲国际木偶皮影研学基地”两项殊荣,“熊猫队长”在韩国平昌冬奥会“北京八分钟”中舞动中国情谊;央视春晚,“金牛”“稻草人”以灵动身姿传递新春祝福;成都大运会上,木偶变脸绝技让全球见证巴蜀神韵。作为木偶艺术的国际枢纽,南充已成功举办三届“国际木偶艺术周”,累计吸引40余国艺术家同台献艺。今年12月,第四届艺术周将再度启幕,诚邀各位莅临参与。
二是在院团改革发展方面,市杂技团《东方丝源》获四川省“五个一工程”奖,《太极·坛韵》包揽西班牙赫罗纳国际马戏节“组委会大奖”和中国吴桥杂技艺术节“金狮奖”,魔术《飞花令·伞》斩获意大利世界魔术大会金奖及中国杂技“金菊奖”。市川剧团《跳蹬》登上中南海新年戏曲晚会,向党和国家领导人展示非遗魅力。市歌舞剧院歌剧《笔墨著三国》荣获中国歌剧节优秀剧目奖,成都大运会开幕式31名“悬浮舞者”表演的《青春追梦》惊艳世界。
接下来,我们将充分发挥非遗资源和院团优势,积极赋能国际旅游城市建设,全力做好三方面工作。
一是深化非遗创新表达。聚焦川北大木偶、川剧、杂技、皮影等特色非遗资源,通过艺术再创作与科技赋能,打造沉浸式演艺项目,为游客呈现震撼的文旅视听盛宴。
二是构建全域体验场景。联合古城、景区、博物馆等载体,推出“清晖雅韵”“博物馆之约”等沉浸式文化体验区,开设非遗课堂、研学游等互动项目,让非遗“可观赏、可参与、可带走”,激活文化产业新动能。
三是打造国际交流平台。持续举办“南充国际木偶艺术周”“嘉陵江地方戏剧艺术节”等品牌活动,让“跟着非遗游南充”成为文旅新潮流,吸引跨区域客群,带动文旅消费升级,促进文旅产业提质增效。
各位媒体朋友,南充这座巴蜀文化重镇,正以开放包容的姿态迎接八方来客。诚邀全球宾客走进南充,共鉴非遗之美,同享文旅之兴!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