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游娱乐:自学诗歌的窍门
我找到了回答这个问题的五个要点,它们来自奥登自我修炼的经历和经验,对每个人的技能学习也很有启示性:第一点,鉴赏力的养成;第二点,通过模仿学习;第三点,抓住意外得来的收获;第四点,多样性的实践;第五点,涵养自己的灵魂。接下来,我就具体给你讲讲这五个要点。
先谈谈第一个方面,鉴赏力的养成。把一件事做好,需要好的鉴赏力,什么是鉴赏力?就是能区分什么是“好”,什么是“还不够好”,什么是“差”,或者说,就是关于事物好坏的品位。不要以为品位是天生的,或者人人都有。实际上,好的品位也需要细心培养。怎么培养呢?奥登用类比的方式来说明,他说:“要提高一个人对食物的品位,你不必指出他业已习惯的食物是多么令人作呕——比如汤水太多、煮过头的白菜,而只需说服他品尝一碟烹制精美的菜肴。”奥登的意思很简单,要想培养好的品位,就要去品尝最好的东西。如果要做一个好厨师,就必须品尝过最美味的食物,而要成为一个好的写作者,就需要品读过最好的作品。如果一个人阅读的始终是大师的杰作,他就能形成好的阅读品位。有了第一流的作品作为尺子,他就能甄别出第二流、第三流的作品。但如果一个人没有读过第一流的作品,只读过第三流的作品,他就会把第三流的作品当作第一流的作品。奥登甚至认为,对于一部不太好的作品,去批评它也不过是浪费时间,而且不仅浪费时间,还有损于自己的人格。因为批评一部不好的作品,免不了有炫耀自己学识和见地的动机。言下之意,奥登认为根本不需要花时间和精力在不够好的作品上,只要把眼光专注在最好的作品上就可以了。那么,对于最好的作品,奥登又是怎样欣赏和阅读的呢?奥登认为,最好的方式是:以多种不同的方式来阅读。一本好书的标准,就是能以不同的方式来阅读。因为好书所包含的内涵特别丰富,能从不同深度、不同角度去欣赏、去剖析。而一个好的阅读者就不能满足于只用一种方式去读它。而且奥登还提出,可以用一种不同于作者所设想的方式阅读一本书,换句话说,我们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来“发明”阅读一本书的方式,这种方式连作者自己都没有想到过。我觉得这个看法真的很有启发性。
在奥登看来,阅读就是一种翻译。什么是翻译?翻译就是换一种语言来表达相似的意义。而读者在阅读的时候,就不能只是简单地接收作者要传递的信息,还要主动地调用自己的个人经验,用独属于个人内心的“语言”把作品加以重新地表达,这就很像翻译的过程。因此,奥登所说的“阅读即翻译”,就是要把自己的个人经验融入阅读里,对书本的信息进行“重塑”,只有“重塑”过以后,书上的东西才会变成自己的东西,变成了你的思想,你的观点。很多人说读完一本书后马上就会忘,这很正常,因为你想记住别人的东西,当然记不牢,但是,如果你要记的是自己的东西,是你头脑中已经消化吸收并且改造过的、已经转化为你自己精神营养的东西,那就不容易忘掉了。由此我们便了解了,奥登是如何培养出自己的鉴赏力的。首先他提倡阅读第一流的作品,不把时间浪费在不够好的作品上;其次他提倡要用多种不同的方式来阅读作品,甚至可以发明新的阅读方式;再次他提出在阅读时融入个人的经验,像翻译一样来阅读。
接下来聊聊如何学习一门技艺的第二点,通过模仿来学习。我们似乎从来没有听说过“诗人培训班”,没有听说过专门培养诗人的学校,那么那些优秀的诗人是如何培养出来的呢?几乎无一例外,他们都是自己培养出来的,也就是说,他们几乎都是自学成才。对此,奥登有一句生动的描绘,他说:“诗人在图书馆中度过其学徒期。”诗人在图书馆中“拜师学艺”,当然这里“拜师学艺”是打引号的,因为书本中的大师级作者才是导师。书本中的导师虽然不能亲自授课,但是也有其优点,奥登不无幽默地写道:“学徒却能选择任意一位他喜爱的大师,无论是健在的或死去的,白天或黑夜的任何时刻,大师都是空闲的,一切课程均为免费。”奥登还说,学徒选择一位他所崇拜的大师,然后努力去取悦他,“取悦意味着模仿”。也就是说,一个写作者总是通过模仿一位前辈大师的作品,来开启自己的写作之路的。我之前给你分享过余华的《我只知道人是什么》这本书,你可能还记得,余华也是通过模仿前辈大师的作品而学会了写小说,余华模仿的第一位大师是川端康成,而奥登模仿的第一位大师是托马斯·哈代。奥登说,他很庆幸自己在图书馆找到的第一位老师是哈代,哈代是一位好诗人,但又不是“好过头”的诗人。如果“好过头”,那么年轻的奥登可能还没法完全吸收,而正是因为哈代是一位“刚刚好”的诗人,奥登得以钻研和洞悉出哈代诗歌作品中大部分的奥秘。
这里我还要再具体讲讲写作中的“模仿”到底涉及哪些工作。根据奥登所言,他所说的模仿是要分析作品中的每一个细节,包括每一个用词,包括诗句中呈现的节奏,包括诗句所带来的所有感受。特别是他要搞清楚,在一个句子中,为什么作者要用这个词,而不是那个词,为什么这个词放在这里是最合适的,它到底好在哪里。换句话说,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要刨根问底,挖个底朝天。
所以,模仿不是九游娱乐-官方网站首页一件能够轻松达成的事,而是一种缜密和深入的探究。正是这样缜密深入的探究,而不是浮皮潦草的打探,才能够为掌握一门技能打下基础。再说说第三个方面,抓住意外得来的收获。当我们在学习一项技能时,所有的收获都是来自计划内的吗?难道都是来自早就计划好要读的书,来自导师规定的参考文献,来自考试要求中确定的资料?这样的学习当然也可以,但只能算作常规学习。而要成为高手,常规学习还很不够。
这里我可以讲一个奥登的故事。奥登在牛津大学读书时,参加过一次托尔金教授的讲座。托尔金是语言学家、牛津大学教授,也是奇幻小说巨著《指环王》的作者。在这个讲座上,托尔金背诵了一段《贝奥武甫》中的诗句。《贝奥武甫》是创作于公元八世纪左右的英雄史诗,而《贝奥武甫》所用的语言并非现代英语,而是一种古英语,叫作盎格鲁-撒克逊语,它跟现代英语有非常大的不同。当托尔金用盎格鲁-撒克逊语背诵《贝奥武甫》中的片段时,奥登被深深吸引了,他很想读一读《贝奥武甫》,于是就开始学习盎格鲁-撒克逊语,学会了盎格鲁-撒克逊语以后,他又得以阅读了更多英国古代的诗歌。这一学习经历对他今后的诗歌创作带来了深远的影响。奥登阅读《贝奥武甫》和学习古英语来自一次意料之外的经历,他并没有让这个意外之得轻易溜走,而是紧紧抓住了它,让它变成一个提升自己的契机。
为了不断精进自己的诗歌技艺,奥登始终注重意料之外的学习机会。奥登认九游娱乐-官方网站首页为,对于一名诗人来说,最重要的书籍并不是诗歌或文学批评著作,而是那些“使他看待世界和自己的方式发生变化的书籍”,那么这些书籍是什么呢?可能是哲学书,可能是历史书,也可能是科学著作,都有可能,而这样的书不可能预见性地得到,而只能在广泛的阅读中不期而遇。我们古人说“功夫在诗外”,就是这个道理。奥登曾设想开办一所“游吟诗人学院”,这个学院里开始的课程,必修课是英语和古代语言,还有音韵学、修辞学等,而选修课则包括数学、自然史、地质学、天文学、考古学、神话学、礼仪学和烹饪,每个学生必须在其中选修三门。由此可见,学习以上这些学科,或许能对诗人带来某些意料之外的启发。
我觉得,不仅对于学习作诗而言,对于学习其他的技艺也是如此。某一领域之内常规的学习固然是基础,是不可或缺的,但如果全都是常规的学习,那么学习者早晚会遇到瓶颈。当一个人遇到瓶颈时,他就要寻找一个突破口,但突破口很可能不是来自他所熟悉的东西,而是来自他所不熟悉的东西。这时,意外的学习就可能收到奇效,它或许能帮助学习者带来认知上的突破。另外,如果一个人想要打造自己独特的竞争力,或者形成具有辨识性的个人风格,他也需要有意识地寻找和捕捉意料之外的学习收获,而不仅仅满足于常规的学习。
说完了前面三点,咱们再来聊聊第四点启示,多样性的实践。奥登的诗歌创作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他创作过各种各样的诗歌体裁,所涉及的诗体几乎无所不包,其中就包括不同历史时期的英国诗体,也包括其他国家如意大利的诗体,也包括民间性的诗体像儿歌、民谣等,他甚至还写过日本的俳句和短歌。另外,他还写过诗剧,诗剧是诗的长篇巨制,奥登会在一部诗剧中放入多种不同诗体的诗,经由不同的人物之口来说出。奥登显然是一位作诗的多面手,俨然就是诗坛的六边形战士。前面我讲过,作诗是要讲格律的。每一种诗体都对应着一种规律,有多少种诗体就有多少种格律。可要掌握一种格律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更何况要掌握这么多种格律呢?实际上,奥登还阅读和研究过我们的唐诗,当然他读的是英译过来的唐诗,他对唐诗也是非常欣赏和喜欢的,只不过唐诗的格律对他来说太难了,他没有办法按照唐诗的格律来创作。
然后我们可以想一下,一个诗人用什么诗体来写诗,完全是自由的,没有人规定他要用什么诗体。从偷懒和省力的角度来说,那做一个诗人最好就是熟练地掌握某一种诗体就好了,可奥登为什么要用这么多种诗体来创作呢?在我看来,这就是奥登训练自己的一种方式,是作诗的刻意练习。要精通一门技艺,多样性的练习肯定要优于单一的练习。就像训练投篮,肯定要用不同角度的站位去练投篮,不可能只用一个角度的站位去练投篮。一个大师级的钢琴家,也一定会训练不同风格、不同类型的曲目,不可能只有一个拿手曲目。这些做法都是为了让自己的技艺更加精进。这又让我想到余华。余华在创作早期,有意识地去写不同文体的小说,比如他有一个短篇小说《鲜血梅花》是武侠小说,《古典爱情》是才子佳人小说,而《河边的错误》是侦探小说,这其实就是一种多样性的练习。
所以多样性的练习对于我们精通一门技艺是很有帮助的,尤其是在进阶阶段。但如果你正处在新手期,那最好还是先专注在一种练习上,把这一种给练好,再练其他的,以免犯了贪多不得的毛病。
最后,我给大家讲讲奥登的学习经验中的第五点:涵养自己的灵魂。写诗这件事有一个特殊性是,它是一件跟灵魂很近的工作。要成为一个好的诗人,除了技巧层面的学习和练习之外,还要努力培育和塑造自己的精神世界,也可称为,涵养自己的灵魂。因为我们常说,诗歌是灵魂的歌唱,如果诗人自己的灵魂是干瘪的、枯萎的、没有生气的,他怎么可能写出触动他人心灵的诗歌呢?在奥登看来,诗歌还是灵魂的解毒剂,他说:“诗歌不是魔术。假如诗歌,或其他任何艺术形式,能够被认为拥有一个神秘的目的,那就是通过说出真理,使人清醒,为人解毒。”作为一名诗人、一名渊博的学者,阅读当然是奥登涵养自己的最好方式。奥登的阅读兴趣非常广泛,涉及非常多的学科,人类文明中方方面面的知识都滋养着他。同时,奥登也不是一个孤僻的、与世隔绝的人,他有很多朋友,其中大多数都是文学上的同道。他在纽约生活时,他的寓所常常是高朋满座,不论是各界名流还是文艺青年,纷纷前来拜访,他们在奥登的家里喝着下午茶,听着古典音乐,纵论古今。
奥登也并不轻视日常生活。在他所设想的“游吟诗人学院”里,有一条规则是:“要求每个学生照看一只动物,并开垦一小块花园”。奥登把照看动物和种养植物作为训练一名诗人的必修课,很可能他认为,这两件事对于滋养一个诗人的灵魂是至关重要的。显然,照看动物能培育一个人的爱心,而种养植物能培育一个人的耐心,并且它们都会使人内心平静。由此我还得到一个启发,如果要精通一门技艺,那么只训练这种技艺还不够,还要培育某种高于这种技艺的东西。这种东西或许可以叫作“道”,或许可以叫作“心性”,或者可以是某种“领悟”。用超出这个技艺本身的更高层次的眼光,站在云端,去鸟瞰这个技艺,你便会有更多的收获。
但是我们还要知道,涵养自己的灵魂并不是一个短期的工作,而是一个长期乃至陪伴终身的工作。通过长期的努力,我们塑造着自己的灵魂,我们希望它是丰润的、优雅的、从容的,具有扑棱扑棱往上翻腾的生命力,但是我们也要防止外部世界的侵扰对它造成的伤害,我们要尽量避免它的自甘堕落、自暴自弃或者误入歧途。为了做到这一点,我们要始终怀着一颗本真之心,用一个坚定的、真实的内核,去面对这个世界,也面对自己,这是我从所有大师的身上所学到的最重要的一课。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一年跑了17万公里,蔚来车主被取消“终身质保、免费换电”权益;律师:厂家有违契约精神
美商务部长爆料:特朗普几乎每天凌晨1点给我打电话,聊八卦、体育,有时还会问我晚饭和谁吃的
《编码物候》展览开幕 北京时代美术馆以科学艺术解读数字与生物交织的宇宙节律
云南新华电脑学校玩转高科技!VR/AR、智能机器人、大数据实训室超硬核!
七彩虹MEOW R16 Pro游戏本国补价5279元起:顶配满血RTX5070
上海:面向元宇宙VR/MR等近眼显示 支持超高分辨率全彩硅基OLED微显示器研发和量产
AMD 推首款 BF16 精度 SD 3.0 Medium 模型,对 XNDA 2 NPU 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