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游娱乐:“安康小场子”闹红乡村大舞台 - 安康新闻网
每逢年关、插秧节和7月乡村汇演,至今依然活跃在安康恒口月河川道一带的“小场子”,是秦巴文化与荆楚文化中最具生命力的群众文化典范,迄今已有200多年历史。
在陕西省东南部,居川、陕、鄂交接部,有一座美丽的小城,它就是安康。安康:古代号称“群夷之国”,商周时属庸国。公元前312年,秦惠文王在金州设西城县,首置汉中郡,设在西城。西晋太康元年(280年)改安阳县为安康县,取“万年丰乐,安宁康泰”之意,“安康”之称始于此。文化从来都是一个地方经济发展繁荣的最好见证,恒口素有“安康白菜心”之称,北宋《九域志》载“西城县有衡口镇”,兴于明、清,自古以来就是陕南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之重镇。qZM安康新闻网
曾经,安康小场子是乡村夜晚最热闹的存在。村民们围坐在一起,欢声笑语,沉浸在表演带来的欢乐之中。那时候,小场子是乡村文化的核心,是人们情感交流的纽带。演员们走村串户,每到一处都能引起轰动。孩子们在人群中穿梭嬉戏,老人们则坐在一旁,脸上洋溢着满足的笑容。那是一种纯粹的快乐,一种来自民间、扎根于土地的文化狂欢。qZM安康新闻网
推动乡村文化建设,不仅具有社会效益,也具有经济效益。小满刚过,恒口示范区百花艺术团团长陈文诚,已经忙碌开来。qZM安康新闻网
恒口是安康小场子的发源地,他是已故老艺人李志莲的嫡传弟子。如今,这个草根艺术团深受群众喜爱,起初由几个人,发展到今天已有69名演职人员,他说今年已经演出30多场了,今年的任务是把恒口境内96个村(社区)都要全覆盖。qZM安康新闻网
说到“小场子”,他的眼里就闪光。小场子的传承演绎,离不开八岔戏。八岔戏已被列入陕西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qZM安康新闻网
八岔戏是流传于安康恒口一带的一个地方剧种,清代乾隆、嘉庆年间,“郧阳调”自鄂西传入,几经传唱嬗变,演绎成了具有板腔体雏形的“阳八岔”(亦称大八岔)。自此,八岔戏唱腔形成了阳八岔(大八岔,板式衍生体)和阴八岔(七岔或小调带有原始风貌的民歌体)两类。qZM安康新闻网
小场子是当地民间文化的瑰宝,形成于清乾隆中期,清嘉庆年间(1772-1810)已日趋成熟,道光年间达到鼎盛。主要分布在安康恒口及周边乡镇、川道河谷地区,遍布毗邻的旬阳、汉阴、石泉、紫阳、白河、宁陕6县,是一种最具陕南地域特色的民间歌舞。qZM安康新闻网
小场子与其他民间歌舞最大的差异是:“方寸之地”的演出,老式方桌边长不过二尺八寸,小者只有二尺四寸,双人“说、唱、蹦、跺、颤、扭”堪称一绝!最大的亮点在于:经典动作“三缠腰”“三见面”“三碰头”等,立体化展示,堪称经典;方寸小舞台,勤劳故事融入、工具融入歌舞,一顶破帽圈30多种帽花转身即变独此一家。qZM安康新闻网
2007年5月安康小场子被列入陕西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qZM安康新闻网
以文化繁荣赋能乡村振兴,人是关键因素。安康小场子能在恒口百年流传、生生不息,自然有着独特的地理和人文因素。据《水经注》记载:越河川道黄壤沃衍,而桑麻列植,佳饶水田士人亦好礼敦诗书,故世家旧族麇集鳞次,县学生员约得十八盖,彬彬然有诗礼风恒口建镇于北宋以前,兴盛于清乾嘉时期。古镇四面通衢,古时越河通航,人口密集、商贸繁华。清乾隆中期,两湖移民大量涌入,带来了南方的优秀民间文化,促进了恒口经济、文化的空前繁荣,也是安康小场子最兴盛的时期。相对繁荣的经济和旺盛的文化需求及南北文化的交融,为安康小场子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丰富的营养和良好的条件。qZM安康新闻网
小场子轻装简从,方便易行,这也是它在陕南流传数百年而不衰的主要因素之一。qZM安康新闻网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一些地方传统非遗文化失去了生存的活力,曾经万人空巷最具有陕南地域特色的民间小歌舞“小场子”也不例外。qZM安康新闻网
“皮影戏、小场子、安康道情,这些地方非遗文化,发源地都在我们恒口。可惜的是,现在演绎只剩下我们老同志了”当说起这些地方剧种的时候,陈文诚团长骄傲而又略显担忧。qZM安康新闻网
安康小场子在历史的发展传承中,涌现出了许多知名班社和艺人,如杨承福“二棚子”班社,曾长期活跃在汉滨、汉阴一带,其弟杨承勇授徒李志莲、张广明。他们用自己的才华和技艺,将安康小场子的表演技巧和艺术风格传承下来,并不断创新和发展。qZM安康新闻网
安康小场子的诸多名家演绎,永远是安康人民值得骄傲的名片。道具独特、影响较大的是恒口镇以李志莲、张广明为代表的丑角艺人。qZM安康新闻网
1954年,安康小场子艺人李志莲、张广明搭档参加了安康地区民间艺术汇演,获得了二等奖,同年,张、李二人代表陕西省赴北京参加全国民间文艺汇演荣获一等奖,并被授予奖章。同年底,中央民族学院特邀李志莲进京讲学半年。qZM安康新闻网
小场子已故传承人李志莲(1904-1987),恒口人,农民。自幼学艺“小场子”丑角(又称“阳坡”),13岁师承恒口杨家营著名艺人杨承福、杨承勇,后又学艺人陈国登的演出,20岁唱红恒口,30岁时与墨角演员张广明相识,此后二人舞台生涯如影随行,共谱了一段曲艺佳话。qZM安康新闻网
李志莲的表演诙谐风趣,说、唱、逗、捧,富于喜剧人物风格;舞蹈动作浑实洒脱,表演憨厚淳朴,耍草帽圈技艺自成一派,变换花样34种,宛若川剧变脸,被人们誉为“耍草帽圈的魔术大师”,拿手节目有《下麻城》《卖扁食》《西楼会》《上竺山》《卖翠花》。qZM安康新闻网
张广明,是小场子八岔戏的“虞姬”,小桌子大舞台、载歌载舞一丑一旦的“阴坡”(旦角),也是地方戏地蹦子、扫围场民间艺术的“活化石”。古今承传,兴衰更迭,1993年在恒口镇越南村大皂角树下,他永远地谢幕了,享年 83岁。qZM安康新闻网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传承发展提升农耕文明,走乡村文化兴盛之路。安康的群众喜欢小场子是源于骨子里的深情,诙谐幽默滑稽逗笑风格就是陕南人的热情个性,随处可见的八仙桌,道具扇子、手帕、草帽都是农民随身携带,农事劳动歇息空闲、红白喜事、风俗庆典、传统节日,随时随地随处即可表演,小场子已经融入安康百姓的生活。“南腔北调、热闹喜庆”,不仅陕南人听得懂,外地人也听得懂。qZM安康新闻网
安康龙舟划起来,小场子演起来,花鼓戏唱起来,采莲船摇起来,农民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乡亲们精气神持续提升,不断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qZM安康新闻网
远处的锣鼓声响起来了,陈文诚团长知道,他的弟子们已经早早地去两河口做准备工作了,群众早都去抢占位置,拿着蒲扇带着凳子等着看他们的小场子表演。qZM安康新闻网
近年来,恒口示范区每年开展大型文化惠民活动10余场,政府购买演出累计91场次,组织公益性演出17场次,社团商业演出进基层53场次,其中小场子演出累计300余场次。社火、传统节庆等群众自发性文化活动步入常态,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日益充实。qZM安康新闻网
“我们这排练场地、训练鼓乐器材,都是政府免费提供的。我们团队演员都是各村群众,这个月我们文化下乡演出就有3场,平时产生的费用,一部分是政府购买服务,一部分是大家热爱奉献。”qZM安康新闻网
“艺术团成立22年来,我们先后创编了汉调二黄折子戏、安康小场子、安康八岔戏、安康道情剧、民间社火舞彩狮、板凳龙、采莲船、跑竹马、赶毛驴、抬花轿等节目138个,赴省市区演出达2000余场次,帮助周边村、社区培养文化人才、小场子传承人达80余人。”qZM安康新闻网
说到这些的时候,年逾七旬的陈文诚团长激情慷慨,显得年轻了许多。村民热爱这些传统地方剧,大家老有所乐、老有所为,既活跃了乡村文化,又能承接商业演出赚钱。出彩的文化文艺活动,让村民的生活更加充实起来。忙的时候,大家收割庄稼、种菜不误农时,闲的时候大家演出、唱戏。夏日傍晚纳凉时,在两河口排练,既活跃了群众文化生活,又锻炼了演员们胆量。如今的百花艺术团小场子演出,已经远近闻名。qZM安康新闻网
“最厉害的是,我们还有一块中央宣传部颁发的第六届全国服务农民、服务基层文化建设的奖牌。”陈文诚骄傲地说。qZM安康新闻网
文化源于生活,兴于基层,接地气。以农事为主体的文艺活动,从来都没有走下历史的舞台。qZM安康新闻网
“小场子”的传承与发展,离不开群众,离不开农村广阔天地和剧种泥土气。时至今日,小场子在恒口发源地上依然是乡村艺术的主角,每逢恒口“七月会”“插秧节”“春节文艺汇演”等重要文旅活动,小场子都是压轴戏。qZM安康新闻网
乡村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我们要深入挖掘、继承、创新优秀传统乡土文化。”当下的时代,我们并不缺几处美景、几道美食,而是需要实质性的文化内涵和情绪价值。qZM安康新闻网
如今,让陈文诚团长觉得担忧的是:年轻一代对小场子的了解和兴趣逐渐减少,传承面临着人才断层的危险。qZM安康新闻网
近些年,随着电视、手机等媒体普及,人们娱乐方式越来越多样化,小场子这种传统艺术形式受到了冷落。从挑战方面来看,现代文化的冲击是小场子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qZM安康新闻网
网红打卡是当下流行时尚元素,重塑品牌,发挥传统文化活动优势,是打造秦巴文旅融合的一大关键。对现代人来说,钟爱一个节日,大抵是因为它代表着某种久违的“老情怀”的味道,呼唤着浓浓乡愁。特别是在新时代,各地的文旅融合大爆发,各个领域的专业、专注,也将传统文化越做越走心,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交相辉映。qZM安康新闻网
当下安康文旅发展异军突起、各具特色。借助群众喜闻乐见的节日,小场子生命力才能被唤醒。qZM安康新闻网
“我们现在剧团也在改进,剧本内容上也在创新,前段时间《歌唱新农村》小场子演出,就受到了好评。如今有政府的支持,老百姓都喜欢,我们演出更有劲儿。”qZM安康新闻网
离开的时候,陈文诚团长邀请我们:“走,到两河口看小场子去!给我们好好宣传,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参与!”qZM安康新闻网
远处,一张饭桌“方寸之地”演绎传承着乡村文明的新气象,桌边围着一群小孩开心地笑着。qZM安康新闻网九游娱乐-官方入口九游娱乐-官方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