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游app:“特”快直达精准“滴灌”育出“茉莉花开”遍乡野
日前,邗江区瓦窑村村民们盼来了一场期待已久的演出,这也是“茉莉花开”文艺直通车“扬州专列”到达的又一站。“茉莉花开”文艺直通车行动,是江苏省今年启动的一项文化惠民工程,让优质文化资源直达群众身边。
在承办省级活动基础上,扬州市委宣传部、市文广旅局、市文联策划开展了“绿杨行”文化进万家专场演出、市级文艺院团专场演出、文艺专题辅导、品牌活动进基层等扬州地区系列活动。这趟“扬州专列”采取“1+9+N”模式,即1个市级主平台、9个县(市、区)和功能区、N个乡镇(街道)特色点位联动推进,通过“点单式”配送、“结对”服务、专业与群文团队共演等方式,定制文艺大餐送到家门口,将文化惠民从“单向输送”升级为“双向奔赴”,精准“滴灌”,育出“茉莉花开”遍乡野。
4月19日下午,又一趟文艺直通车到达仪征市月塘镇谢集街道社区。作为全省13个设区市试点村(社区)之一,省委宣传部协调江苏省演艺集团扬剧团与之结对。每场节目都经过精心编排,在前期的“菜单”上动态调整而成,内容既涵盖了当地群众喜闻乐见的扬剧表演,还增加了歌舞、器乐演奏、川剧变脸、魔术以及淮剧表演等,适合全年龄群众观看。
市委宣传部、市文旅局启动“茉莉花开”文艺直通车暨扬州文艺院团名家新秀专场演出,统筹协调四家国有文艺院团分别与四家村(社区)结对,通过“群众点单、院团接单、精准配送”的模式,计划每季度至少举办一场演出,每场演出以一家文艺院团为主,汇聚扬剧、曲艺、木偶、歌舞等各类节目,将扬州地方文艺精品送至群众家门口。
江都是“中国扬剧之乡”,扬剧艺术在这里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江都区建乐社区结对的便是市扬剧研究所。作为扬州老城区,广陵区居民对于传统文化有着深厚情感,曲艺等艺术形式深受欢迎,广陵区东关街道琼花观社区就与市曲艺研究所结对。邗江区居民文化需求多样,既有对传统戏曲的热爱,也有对现代歌舞的期待,邗江区西湖街道花园社区结对的是市歌舞剧院。经开区施桥镇滨江西苑社区与市木偶研究所的结对,则源于居民对文化生活的需求日益多样化。
4月27日晚,“茉莉花开”文艺直通车行动暨扬州市“绿杨行”文化进万家走进广陵区专场在汤汪花园小区上演,将一场由群众“点单”,为居民“定制”的文艺大餐“端”到家门口。
“小区群里发了通知,早几天前就开始盼着了,演的都是我们欢喜的节目,刮刮叫。”汤汪花园小区居民仲英梅对着舞台竖起了大拇指。
“过去送演出是‘我们演什么,群众看什么’,现在变成‘群众想看什么,我们送什么’。”扬州市文化馆馆长蔡茉莉介绍,此次“茉莉花开”文艺直通车首次推出“六大惠民菜单”供选择,包括“绿杨梨园”戏曲专场、“绿杨清韵”曲艺专场、“绿杨偶趣”木偶专场、“绿杨舞韵”舞蹈专场、“绿杨新声”音乐专场及“绿杨风华”综合演出。
如何能够送到当地群众心尖上?此次直通车将需求调研前置,通过面向全市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征集群众偏好,各地可以根据需求,选择相应“菜单”,匹配更合适的节目,让文化惠民更精准、更有温度。演出场地也遍布乡镇礼堂、社区广场、企业园区等,哪里有需要,就去哪里演出。
3月18日上午,一场以“聚焦实用技能 定格基层风采”为主题的摄影专题辅导在泰安镇金泰村举办。扬州市摄影家协会主席李晓明结合多年摄影经验,通过大量案例解析,为全镇各村(社区)的40余名基层工作人员上了一堂生动的摄影公开课。
这是“茉莉花开”文艺直通车行动暨扬州市文艺专题辅导系列活动之一。该专题辅导也开出了美术、书法、摄影、戏曲等9项文艺辅导“菜单”,由市文联组织全市文艺名家走进各地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帮助文艺爱好者开拓视野、提高水平,“送”文化也向“种”文化转变。
“我们的文艺专题辅导也是按需开展。”市文联相关负责人介绍,以泰安镇这场辅导为例,讲座紧扣基层工作人员实际需求,围绕“纪实摄影”“宣传图片拍摄要点”两大核心展开。李晓明详细讲解了会议活动、走访调研等常见工作场景的构图技巧、光线运用及抓拍关键点,并针对基层宣传中常见的图片模糊、主题不突出等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作为文艺专题辅导系列活动之一,“绿杨人家”公益大课堂不断创新模式。蔡茉莉介绍,以文化馆为阵地,“绿杨人家”公益大课堂突破唱歌、跳舞、戏曲“老三样”,在内容上引入时尚品鉴、生活美学、非遗传承等年轻人也喜爱的元素,如瑜伽、吉他、手工木作等,“春季班有20个班在开展日常培训,暑期班还会面向青少年开设更多课程。”